互联网行业没有基业长青 必须连续创业
2013-01-14 13:33: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传统行业创业好比登山,互联网创业好比冲浪。山总是在那里的,你准备好了就去登好了,永远有机会,登多高取决于实力。而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你只要踩上一个浪,保持住,它的高度就决定了你的高度,Google、Facebook都是这样。
而如果你错过了一波浪,就再也追不上它了。我觉得互联网后面还有浪,但要确保在合适的时间踩上去。”
很多人认同这句话。不过有个连带问题:山是不动的,永远存在,好比饭馆、矿山。所以创业者永远脚踏实地。但浪是移动的,会消失,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踩在浪上的人会被送上岸,脚下不再有浪。回过头来看着新浪和新人,对自己说声“game over”。这是浪和冲浪者的命运。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和麦当劳、宝洁屹立山头几十年,可雅虎呢?MySpace?开心网?福布斯最近有文章猜Facebook可能活不过5年。原因并不新鲜:新的社交产品形式起来了,Facebook跟被它淘汰的MySpace一样,难以适应。
这话题貌似残酷。互联网企业可能天生就没法《基业长青》。每一次创业、每一种模式风骚三五年。做百年老店一直是传统行业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在互联网里可能就是个笑话。
关键问题是,如果互联网CEO们都以基业长青为目的,都向那些曾经基业长青的传统公司学习管理,这会不会反而有损其竞争力?所谓世易时移。四川人吃辣是为驱赶湿气,若在干燥清爽的东北也吃辣便要上火生疮了。
有个人尝试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是个商界前辈、互联网新兵。十多年前就进过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十,大学是学物理的,头十年创业在传统行业,这几年在互联网。受过大挫折,经历最低点现在回升中,曲折经历有点像史玉柱。
在听他用5个小时把量子力学和互联网一一建立对应关系后,我开始有点相信这一套了。他从一门科学与一个产业的对比上,系统的论证了王兴那个经验性的判断。我建议你用五分钟时间读完下面几段话。
在100年以前,牛顿力学统治着宏观世界,也就是质量不等于0的世界。最近100年,人类认识到量子力学是微观世界的主宰,这是质量趋近于0的世界。这两种力学对应不一样的对象,有截然不同的规则,其背后再有截然不同的两套世界观,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思考。
但由于牛顿力学统治世界几千年,而量子力学在最近几十年才成熟,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牛顿力学的原则思考问题,凡是符合它就认为是对,凡是违背它就认为是错。
牛顿力学的规则是:世界是连续变化的,没有断点。由这条规则可以导出后三条规则:世界是渐进变化的;世界是简单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之间是一一对应的;世界是确定的、被决定好的,人只能发现它、反映它、但改变不了它。
相应的,量子力学的规则是:世界不是连续变化的,是跳跃发展的,世界是复杂因果关系,也就是原因和结果之前不能一一对应,最重要的是,世界不是确定的,是可以被改变的。
牛顿力学的力量不仅在物理界,它扎扎实实的影响人形成一套思考和做事方式,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套哲学和宗教。未来是可以被预测的,因为牛顿的世界是连续的,因果之间一一对应,给出一个起点就可以算出一个终点。就好像火箭从升空到回落,它有一个确定的轨迹,始终在掌握之中。
所以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在计划,都在筹谋。正因为世界是连续的,所以我们习惯慢慢来,不要太快,循序渐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遇到问题就找原因,一旦找到原因结果就会变化。
但量子力学无疑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套哲学和做事的方式。未来是难以被预测的,你无法从过去推导出未来。倘若你能找到一个看似很不符合逻辑的原因,那才可能是真正的原因。全新的、肯定是全新的,一定是让你听着全新的东西才有可能是对的。
人的观点可以突变,一秒钟过去,坏人就变成了好人。不是越能吃苦就越有前途。只要你找对了频率,一刹那就可以接通,就能获得爆发,跟时间无关。你不会觉得累,只要你配合上一个节奏,你会觉得很high。很像王兴所形容的冲浪,只要跟上浪的节奏。
牛顿力学适用的是过去几千年的农业和工业社会,这是“强物质”的时代,质量不等于0。但量子力学适用于当前的信息社会,这是“弱物质”的时代,质量趋近于0,尤其是互联网世界,所有的现象、资产和被引发的情感都是0和1两个数字组合而成。
互联网时代,利润空间、商业运作空间、人的能力空间都可能放大10倍100倍。互联网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确实存在爆炸式增长的可能。互联网能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的,我们已经对互联网的突变习以为常。网景、MySpace、51和开心说倒就倒下了。互联网的特性甚至已经深入并且改造了传统行业。摩托罗拉、诺基亚说倒就倒下了,而且苹果也会。因为造就苹果的“突变”理论也会反过来埋葬苹果,跟乔布斯是否去世无关,不断的出现断点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信息社会从软件到互联网再到移动,这个本质会体现得越发的明显。
王兴提出了反例。亚马逊已经存在了19年,而且看起来会依然强壮的存在下去。
不过我对这个反例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这是典型的理科生的思维方式。找出一个反例就足以推倒假设。而我更倾向于文科生的思维是,只要这个假设能够解释80%的现象,就是有效的。王兴也可能是牛顿力学“简单因果”的无意识的信仰者。而量子力学是“复杂因果”,你不能断定亚马逊的存在跟量子力学的失败有着必然的关系,那是一个黑匣子。
这也导致了我的第二点质疑:亚马逊可能成为特例,是因为它是电子商务,天然是跟强物质世界紧密联系的。那么自然,它身上必然有更多的牛顿的特性。
如果互联网产业的特性是量子的,于是做企业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前辈说,不要再相信你可以基业长青,没人可以。李嘉诚干到70的时代过去了,百年老店不再有意义。你要做的就是看好一股潮流,在合适的时点凑上去,在短暂的时间窗口里豁出去拼命干透,短时间里挣很多钱。一旦周期过了,就此生无憾,金盆洗手回家享福。不要企图把周期拖长或者力挽狂澜、千秋万代,这属于自负才智、逆势而为。结果就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要想套用传统行业里优秀企业的经验,用以令自己基业长青,目标本身错了。环境变了,老经验不仅不管用,反而会让你更累。简单照搬很危险。
你也许可以在中国看到明显的反例,比如腾讯,这是一个不断能踩到新一波浪的公司,从IM到游戏再到SNS和微博,再到当下的移动通信。互联网的产品换代确实是有断点和突变的,为什么一家公司能不断跨过断点。从前辈的观点推导就是,在牛顿的世界轨迹才可延续,而在量子的世界是不能延续,必须有断点。
所以腾讯无非是把量子的竞争转化成了牛顿的竞争。也就是为竞争导入了更多物质的因素,用户、资源、关系。这些都是植根于质量不等于0的现实世界。之前我在微博上提了一个问题: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家从PC向移动转移的过程,谁会最艰难谁会最顺畅。单从牛顿和量子这个角度看,最难是百度最容易是阿里。因为信息最轻也最量子化。人际关系与现实有关联,有牛顿的元素。商品买卖和商家的关系则更重,与现实密不可分。
而要对抗腾讯这一类“转换竞争规则”的做法,逻辑很简单,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导入量子世界的元素,让量子规则主导竞争。我们也许可以从雷军一直宣扬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上获得启示。牛顿世界的力量与时间相关,一份积累一份收获,而量子世界的力量与时间无关,可以爆发生长。
所以牛顿力量产生效果是需要时间的,越快爆发,牛顿的力量就越难积聚和转移。雷军预计腾讯的微信会在米聊推出半年后问世,但没想到只用了两个月。换句话说雷军还不够快,而微信多有了4个月时间去引入牛顿的力量。
工农业时代,满足的是物质需求,而物质需求是本能,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不用解释,只要你造出来就有人会买。但信息时代,满足的精神需求,是感觉。感觉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所以需要引导。所谓引导,就是调节奏、对频率,用一句广告词或者一个功能恰好扰动他的心弦。
所谓的市场调研是工农业时代的做法,所以乔布斯就不做市场调研。好东西摆出来,他自然会要,而事先是问不出来的。所以iPhone4就算天线有问题也照样大卖,天线的问题那是物质,不再重要。只要设计好、用起来有感觉。功能不再重要,有艺术感的极致的设计才有感染生命的力量。
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但精神需求是无限的。这是信息时代可以获得十倍百倍爆发性增长的原因。面包吃饱就行,汽车一架就够。但好的电影和音乐越多越好,感觉的触发、情绪的交流在某些时候也是越多越好。节俭是工农业时代产生的品德。因为每一份物质产品都是耗费资源而来。但节俭在信息时代就可能是一种罪过。
你省钱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看文章、不玩游戏,那些艺术家就可能会挨饿,他的才华就会被埋没。工农业时代,节俭就尊重劳动者。而在信息时代,消费才是尊重劳动者。大家都多消费,每个人都能干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相互交换服务,每个人的价值才可能被释放。
量子力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测不准原理。提出者海森堡因此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奖。在牛顿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可以精确测量,比如一个杯子、比如火箭上天后的轨迹,结果是唯一的。但在微观世界里,测量电子的直径每一次都不一样。海森堡说,没有任何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的,不一样才就对了。
究其原因,是测量的工具相对于测量的对象的质量无限悬殊。比如电子的质量是10的-37次方,而测量仪器的质量是10的2次方,相差39个数量级。于是当仪器靠近电子时,就会令电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就好像当太阳靠近时,我们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蒸发掉。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主体能改变客体的状态,客体带有主体的信息。所以在牛顿的世界,主客体质量相近,主体不改变客体;但在量子的世界,主体跟客体不可分割。
在信息的社会或者感觉的世界里,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假如一个普通人对我说,程苓峰你能挣一个亿。那么这句话毫无影响。因为一个普通人跟我能量相当。但如果乾隆皇帝说程苓峰你能挣一个亿,那么我就一定能挣一个亿。皇帝身边的大臣会帮我实现。这就是量子的世界,皇帝跟我在能量上无限悬殊。
有一次看见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说电子商务的冬天就要来临。前辈说,那电商真要冬天了。因为这句话是刘强东说的,他的能量足够大,大到能够改变行业。这就是为什么大人物说话之重要,不仅是因为他们能看到趋势,更因为他们能改变趋势、决定结果。客体带有主体的信息,不可分割。
这会导致一个在牛顿的世界里匪夷所思的结论:结果是可以被改变的,你想要什么结果,只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都可以通过改变测量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来获得。电子可以是10的-37次方也可以是-39次方。前辈说,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思维,凡事往好了想,“想”本身就是一种测量。这跟稻盛和夫说的“乐观、充满信心”一致。就正如小孩子,你说他好,他就真的变好。
因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与大人的能量悬殊,大人的期许能够强大的改变他。稻盛和夫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直把“心想事成”推崇为宇宙的法则。你心里向往着一个状态,通过不断调节内心的节奏和频率,一旦机会出现就会敏感的把它捕捉住。
讲一个毛泽东的例子。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主要是牛顿在主宰。大家血肉相搏,质量大的取胜。但在热兵器时代更多变成量子的主宰,因为人的质量再也不起作用,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个时候人心更重要。说白了,不怕死的能赢得战争。毛泽东是量子的高手,能令人不怕死。所以小米步枪干倒了飞机大炮。
但在建国后发展经济,却又回到了牛顿的世界。毛泽东却还紧守着量子那一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用搞精神的方式来搞物质,于是一败涂地。打仗和政治是强项,经济是弱项。毛泽东善于玩心不善玩物,懂量子不懂牛顿。
但在当前的互联网世界,量子重新主宰。前辈说,人有多大胆,网有多大产。经济学家还在用老思维去预测中国以及世界的走势,但互联网有能力突破传统的束缚。激活内需、拉动增长可以依靠互联网。
政府可以给每个家庭免费发台电脑再铺上宽带免费上网,4亿家庭每个家庭成本5000,一共2万亿。免费给10亿农民配1000块的智能手机再3年免费上网,1.5万亿。这3.5万亿才是最有效率的花法,保证比拿去修路炼钢强。如此拉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巨大市场,也能在国际上领先。
于是这个时代更加依赖领袖的价值。过去是时势造英雄,事情自有其延续的轨迹和逻辑,发展到这一步,就应该这样。但以后更可能是英雄造时势,历史不可预测,反而,事情可能被具有强大能量的个体所改变。于是我们看到互联网上的经久不息的口水战。因为领袖一说话就有力量,就能改变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局势就可能有瞬间突变。
相信你还记得3Q大战时周鸿祎利用新浪微博和各家门户造出的巨大的反QQ的声势,据说,周鸿祎一直在等待一个临界点,一旦网民的情绪泛滥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就会推出360的IM,这个IM能够瞬间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就能瞬间拿下30%以上的份额,与QQ划江而治。这在当时据说也是防守方腾讯一个真实的担忧。
但王兴不认为英雄能够造时势。比如社交网络,若没有扎克伯格也会有凯撒伯格,他做的社交网络即便不是Facebook也极可能八九不离十,它必然出现在硅谷而不会在中关村或者伦敦。
不过这并不能彻底否认量子体系。相反,若没有乔布斯iPhone这玩意儿会不会推迟30年再出现?文化大革命必然要发生吗?耶稣、释迦牟尼、老子这几位人类的精神领袖是被生下来后才成为神,还是他们本来就是神而是自己选择了一个时代降生?前辈认为,任何规则都是相对而言,都必须在一个范围之内。
你通过调整测量的方式和时间、地点,能得到一个10的-30次方的质子,却无法得到一个10的30次方的质子。我们虽然有了互联网,但却每天都必须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来回捣腾,我们注定还要在牛顿和量子的拔河中摇摆。
最后,我相信你跟我和王兴一样会有很多的疑虑。但不用急着接受或者争辩,静下来扪心自问,你是否正在受着这些规则的无形的支配。不过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佛家的信仰者,我对一个能解释“心想事成”的理论体系抱有天然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