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虎嗅网36氪等科技博客网站靠什么赚钱?不赚钱只赚眼球!
2013-03-14 15:21:58   来源:北京日报→大洋网   评论:0 点击:

李梦雨:作为36氪作者补充一下,我们没有“新产品软文推广”这样的东西,一切免费,只要你的产品够好,欢迎找我们。36氪作为媒体,本身是公司的金字招牌,不会拿软文来抹黑自己。
  36氪、虎嗅等科技博客网站:赚眼球 没赚钱

  继本世纪初的一波互联网门户创业大潮后,国内又刮起了一股科技博客网站创业风潮。由创业邦推出的科技博客网站—快鲤鱼,在上周的“创新中国 DEMO CHINA 2013”春季赛发布会上正式亮相。从36氪、爱范儿到虎嗅、快鲤鱼……中国大大小小的科技博客网站已超过20家。这些科技博客网站多则一二十人,少则两三个人,但在短时间内就抢了很多老牌互联网媒体的风采,深受风投机构青睐。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拉低了创业门槛,带动了新一轮科技创业大潮,这是科技博客网站兴起的根本原因。”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说,尽管科技博客发展迅速,但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盈利的能力不是很强,目前还处于投资推动阶段。

  一篇文章能成就一家企业

  套头衫、牛仔裤、运动鞋,36氪创始人、CEO刘成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确,刘成城毕业没两年,年仅24岁。

  2008年,刘成城还是北京邮电大学一名通信专业的学生。他开始关注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网站由迈克尔·阿灵顿创办,最开始只有他一名写手。但这个网站2005年6月成立之初,每月就有920万次访问,年吸金1000万美元。有评论认为,阿灵顿的一篇文章能够成就一家企业,也能够毁掉一家企业,足见TechCrunch影响力之大。

  出于对互联网前沿知识的强烈兴趣,刘成城坚持写科技博客,并逐渐被业内人士所关注。一次偶然机会,刘成城结识了北邮师兄、前百度联合创始人王啸。王啸很看好科技博客的前景,便在2010年拿出一笔钱进行投资,支持刘成城组建团队。

  36氪的名字,源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6号元素“氪”。传说中的氪星,是超人的故乡。最初,36氪的内容主要是编译TechCrunch的内容,介绍最新的资讯。在新应用、新产品不断爆发的2011年,36氪介绍的国外各种创新,让国内的创业者们耳目一新。

  翻译不是关键,翻译什么才是关键。

  “国外创意的项目很多,我们靠自己对产品的感觉来判断创新趋势,来决定选择向国内读者介绍哪些创新产品。”刘成城举例说,36氪最早报道了语音短信APP TalkBox,随后国内很多创业者也开始关注语音短信,“这让我们一下子就火了,现在国内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应用。”

  后来,36氪开始加入原创内容,对国内创业团队的新项目进行报道。“说产品,不废话。”成为36氪报道的一个原则,语言通俗易懂,甚至有些无厘头。为了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36氪明确提出:“不发布新闻稿和软文。”

  潮流的资讯加上创业项目,借助微博、微信的快速传播,36氪迅速积累了用户基础。

  在人员上,团队组建之初只有刘成城一人在北京,而其他三个创始人全是以前与他维护博客的兼职作者。直到去年7月,四个创始人才全职做36氪。现在,36氪每月有超过170万的独立访客,每月超过400万次的页面浏览,在Alexa中国区排名270位左右,引来了众多大公司和风投机构的关注。

  刘成城透露,此前已经拒绝了腾讯的收购,目前有十多家风投机构希望投资。

  与36氪的成长路径类似,爱范儿、互联网那点事、Techweb、虎嗅、PingWest等众多科技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出现。编译海外资讯、发表原创稿件和观点文章,成为科技博客网站的主要内容。

  把用户伺候好才能谈赚钱 科技博客发展火爆,目前盈利情况如何?

  “36氪的收入目前主要来源于广告。”刘成城说。打开36氪的,最上方有一个广告投入的按钮。点击进去后,有13种广告位的规格、位置的介绍。在网站页面上,有苹果商店、腾讯开放平台和创新工场等投放的广告。

  刘成城介绍说,这些广告是从去年才开始出现的。他承认,每月的广告收入还不足以满足36氪的投入,但最近广告收入已接近投入数,“不考虑历史投入,也许再过几个月就能达到营收平衡”。

  与36氪相比,其他一些科技博客网站如虎嗅、爱范儿的广告收入都非常少。虎嗅成立不到半年,已经凭借一些原创深度报道和观点获得了很多用户,但目前在网站上还没有任何广告。不过对于网站收入,快鲤鱼主编方浩并不担心。

  “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和传统产品不一样。”方浩说,所有互联网的产品都是先培养用户,从腾讯到百度都证明了这个规律。对于目前才刚刚起步的科技博客网站来说,首先要培养用户,“说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之前,先把用户伺候好,这才是硬道理”。

  除了广告收入,刘成城透露36氪尝试了其他商业模式。不过,他以目前没什么进展为由,拒绝透露更进一步的消息。记者了解到,其他商业模式或许就是作为创业平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其实,早在2011年8月底,36氪就推出线上平台—36Tree。这是一个对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平台。上线后的前五天,就有100多个创业项目通过平台寻找投资,并有包括投资机构及独立个人在内的61位投资人入驻。

  在线下,36氪推出了“36氪开放日”。这是专为早期互联网创业公司打造的初创产品发布会,每月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邀请几家初创公司上台展示项目并和投资人对接。

  创投平台或成为新盈利点

  记者发现,推出线上对接平台和线下活动的科技博客不只36氪一家,多家科技博客网站都具备这些功能。“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学习科技博客的鼻祖TechCrunch的结果。”胡延平说。如今,TechCrunch举办的线下活动Disrupt大赛,让众多项目脱颖而出,已成为科技界的一件大事。

  胡延平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站的发展,几秒钟之内,一条新闻就能在互联网蔓延开来。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对读者、用户有价值的,就成为横亘在大众媒体和传统门户网站面前的一座大山。这个时候,专门面向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科技博客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再加上2008年后天使投资逐渐在中国兴起,助推了科技博客网站创业的大潮。

  “科技博客网站的信息不在多,而在于精挑细选,以最潮资讯和独到观点取胜。”胡延平说,因此科技博客网站对人员数量的要求不多,一个人也能办好一家科技博客网站,就像阿灵顿创办的TechCrunch一样,不一定要大而全。这也决定了科技博客网站,很难做到大规模的商业化。“科技博客网站的人数不要超过50人,在5个人以内最好,2到3个人的网站更有特点。”

  在胡延平看来,目前国内的科技博客网站的一个角色已经显露端倪,即作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对接的平台。这有点类似当年的智联、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站,把求职人和企业对接。如果科技博客网站能够发挥好对接平台这一角色,或许能够从中获取收益。

  不过,对于这个盈利模式,刘成城和方浩都认为,现在谈这个“为时尚早”。

  soso:像果壳、36氪等网站是靠什么盈利的?

  36氪目前还没有盈利。据说果壳是与高科技企业合作推广企业新技术盈利的。

  参加过一次36氪的活动,关于盈利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1、过去有句话叫“淘金的不如卖水的”,所以,至少举办活动的场所可以借机盈利并提高知名度。

  2、通过给网站与投资牵线搭桥,自己从中占有小部分股份来寻找盈利机会。

  知乎:36氪盈利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不知道目前36氪有没有实现盈利,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它今后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呢?下线活动或者通过给网站与投资牵线搭桥,自己从中占有小部分股份来寻找盈利?

  秦鹏:36氪不需要自己盈利,发展好了会演化成非盈利性组织,由公司或者机构资助比较合理。

  匿名用户:盈利手段有广告、新产品软文推广、开发者与投资人的桥梁、开放日,只想到这些。自身的运营成本不会太高。

  李梦雨:作为36氪作者补充一下,我们没有“新产品软文推广”这样的东西,一切免费,只要你的产品够好,欢迎找我们。细心的PM同学应该有留意到36氪+(http://36kr.net)这个平台,为创业者服务其实能衍生出商业模式的。但36氪作为媒体,本身是公司的金字招牌,不会拿软文来抹黑自己。

  宋黎:我的产品在36氪找到投资,并运作成功,捐款给36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方应杭:人脉就是它的利润。

  MrHua:如果能给用户创造价值,盈利是迟早的事情。现在36KR不适合过早盈利,那么早盈利,也许是井底之蛙了,科技博客的盈利点走到最后还是要参考国外的。

  李子正:除了广告,更重要的应该是人脉+影响力吧。

  李文彬:36氪感觉发展的很快,但却一直没有发展怎么去盈利?当然,一本杂志除了广告是核心。也许可以考虑做猎头哦!

相关热词搜索:虎嗅 36氪 科技博客 赚钱

上一篇:2013:淘宝社会化成败的关键
下一篇:微信欲与Zynga联盟 寄望游戏推进国际化布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