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井喷 移动医疗成两会热门词
2015-03-07 13:39:48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两会代表委员高度看好移动医疗前景
昨天,两会医疗相关提案井喷,移动医疗成为热门词。
百度CEO李彦宏的提案建议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马化腾提案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郭广昌提议规范应用互联网实施医疗保险购药和结算。
为何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关注移动医疗?在国家多年来致力推进的新医改全局中,移动医疗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兰向上证报资讯表示,以移动医疗创新为医改突破口,有望破解国人看病难题。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移动医疗已经表现出来的优点和技术特点有四方面。首先,能切实推动分级诊疗,利用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其次,实现了医疗健康的可及性,缓解了医疗资源的地域不平衡;再次,通过给用户建立用户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患者电子病历,再通过大数据和云存储实现在线预防;最后,既能降低用户医疗成本,也能节省国家的巨额医疗医保支出。
事实上,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国内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去,基层区域需要“赤脚医生进村”,而现在通过移动医疗,医生不用进村也可以给千家万户服务。
以春雨医生为例,这家成立于2011年7月的移动医疗技术公司,迄今也只有100多名员工,却已实现其平台上每日6万多的病患问题量(全国每日门诊量最大的是广东省中医院,每天接待门诊病人5.5万名)。这意味着,国家在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春雨已解决了全国每天6万多病人的问诊需求。
而对于掌握资源优势的医药医疗上市公司来说,移动医疗也成为新一年的布局重点。
移动医疗产业链包括:
1、移动运营服务商
具体应用的实现可通过3G 网络远程采集医疗信息、医疗病例和医疗共享信息,让医生通过捆绑无线终端比如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获取医院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远程监护方面,比如老人监护、慢性病观察、新生儿监测以及 ICU 监测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另外在信息共享方面,云计算的到来为移动医疗信息共享提供了解决思路,比如苹果用户可以免费分享云方面的服务,中国联通也将发布基于平板电脑和手机的云终端服务。
2、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
信息平台不仅要负责数据处理,还要负责信息采集的标准化。模块方面,需要这个平台集成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地方信息终端和门诊输液等环节。比如医生的查房终端,集成了电子病例以及整合了临床路径和合理用药等功能,建立病房的信息终端,实现无纸化实时监控,提高了医护质量。功能方面,需要这个平台能在一个服务器上作多用户管理,服务更多彼此隔离的应用,并且当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个平台可以把应用从一台服务器调动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最重要的是信息保存系统,通过分布式存储海量信息,并且进行数据的加密。
3、医疗设备商
移动医疗对便携医疗设备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比如床边监护仪和B超等。一般来说便携医疗产品的市场化成本较高,其研发成本、市场开拓成本、时间成本和市场周期都给这些企业带来很大压力。移动医疗包括智能手机和医疗平板电脑等。
4、APP 应用程序开发
技术的开发需要从医院本身的需求出发,比如这种技术医院需不需要、需要多久。在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融合一线医务人员,结合实际的救治流程来开发平台或者设备。
国外经验表明,软件或硬件产品仅提供流量入口,归根结底,移动医疗的竞争核心是大数据。
互联网医疗深入发展,公司卡位优势明显
我国目前正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医保费用入不敷出等问题直接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诊疗、医药电商、健康监测等互联网医疗方式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降低就医成本,从而根本改善严峻的就医环境。随着国家医改的持续推进,医院医药分开、医生多点执业、网售处方药等政策将逐步落地,这将极大激发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潜力,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创造超万亿规模的新兴市场。医院和医保是互联网医疗的关键核心,其系统中积累的电子病历/处方、就医经历和报销凭据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数据资源。公司作为领先的医疗信息化/医保控费厂商,拥有基数较大的医院/医保渠道资源,具备显著的医院/医保端数据卡位优势。公司目前已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医疗支付服务、药品流通和监管、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拓展互联网医疗市场。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在医院/医保端卡位优势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将成为常态,借助互联网公司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强大的产品能力,为实现B+B2C的战略布局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与新兴业务双向拓展,三医联动打开新成长空间.
行业格局仍然分散,外延式拓展有望持续提速.
医疗信息化行业具有显著的“大行业小公司”特点,全国各区域内存在数量众多的中小公司,彼此竞争十分激烈。随着行业深入发展,多数技术门槛较低、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公司将面临较大生存危机,亟需行业龙头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