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熔:2017年医保收支将产生明显的亏空和负数
2015-04-11 00:18: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复旦EMBA互联网医疗与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于2015年3月28日在上海举办。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出席并致辞。
新浪财经讯 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复旦EMBA互联网医疗与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于2015年3月28日在上海举办。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出席并致辞。
以下是文字实录:
非常感谢复旦和财新,有这么好的机会向大家分享和汇报一些关于健康产业的想法,和一点点小小的心得,刚刚聆听了朱主任和国平兄关于目前我们国家医疗产业生态和投资界的分享,特别我和汤总一年多没见,刚刚听完他投资亮点的分析,他的投资亮点和二级市场高度吻合,但是我们有一些观点在我后面的汇报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主办方给的题目也是相当流行的“新常态经济下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宏观背景下面,刚刚朱教授做了非常清晰的诠释,目前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目前的趋势,激发了目前经济变革当中确实需要在未来的10-20年当中需要新的引擎去驱动我们马上庞大的车轮往前驱动,传统几辆马车步履维艰,所以这个是大的宏观环境。所以我们称之为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关于医改,我在这里不多提,但是页面放了一页我想说两句,这里面有关于医改小的视角在里面,其中有一些数字,到2017年,医保收支将产生明显的亏空和负数或者缺口,这个跟我从事预防医学产业有一定关于,无论在中国或者欧美国家,所谓全面医疗的负担令任何一个国家特别头疼的事情,随着老年化的转型,未来全民医疗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我们思考医疗健康未来的方向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延缓这样趋势的发展,等一会儿我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想法。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医和药,治和防,公和私,育和才,优和劣。
这个是我国糖尿病人群和医疗支出的数字,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2000亿的医疗费用之中,有3/4用在疾病的默契,这是典型的医疗开支负担放在生命和疾病的重症化,这种例子非常多,这种结构性的医疗支出的特色也就造就目前许多改革,许多聚焦的点在堆起来的阻力非常大,这和我们现在疾病开支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拖延阻止和延缓这些满并的重症化,这个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尽量不要把健康人和亚健康人送到医院去,而不是送到医院以后再想到怎么节约费用,这是我们未来关注的话题。
既然是讲未来的机遇,我谈谈我所思考的一点点场景,场景是现在非常时髦的词,我们想象未来的场景有哪些可以跟大家讨论的,我有这么几点跟大家报告,第一个是数据在掌上,医生在身边,诊疗在云端,未病在监管,这是我对未来医疗的概括。数据的问题,未来移动互联网,包括信息技术的演进和迭代,让我们原来沉淀在体制内像碎片一样分割在各个医疗机构的数据有机会流动起来,未来我们长期有价值的健康应用。医生在身边,医生的流动,而不是像永远聚焦在那几个顶级医院牵动我们的神经,他有机会来到我们身边,尽管这个节奏和步伐未必很快,但是这个趋势不可逆转。远程医疗这件事大家非常关注,这个也是我比较看好的方向,我看好的逻辑等一会儿跟大家报告。最后是治未病的问题,在健康管理方式如何防止慢病,这是大家未来不得不走的健康之路。
我长期从业的平台是体检的平台,目前我们服务的人次达到数百万量级,我对体检平台的理解有四个方面,第一个重要的健康需求流量入口,第二个方面健康体检产生了准确全面的数据,也是未来医疗大数据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个庞大的线下网络为未来线上线下结合,也就是O2O医疗闭环提供了支持和载体。
最后一个,这样一个生态和渠道和庞大的网络,以及基于网络所产生的健康需求,为许多创新创业的企业提供非常好的载体和生态。举个例子,不光是国内的酗伴,我在国外的欧美和以色列的创新公司提供孵化平台,已经有好几个不错的案例,都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很好应用开发,所以未来这样一个创新和创业医疗健康领域的生态环境,我们也能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支撑点,所以这个是美年大健康的测来,希望在未来5年中希望做到问题,第一个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个人健康数据中心,第二个,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医生多点执业网络 ;第三个,中国最大最高效的慢病重症防治体系 ;第四个,中国最大健康医疗创新企业成长平台 。
关于移动医疗,我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讲三个看点,这是个人对移动医疗的评判标准,现在个与移动医疗分析,商业模式和生态的论述其实都有各方面从不同视角的解读,都讲得非常专业,我从这三个纬度提供大家额外的思考。未来移动医疗成功的概念,第一方面能不能提升稀缺的专家工作效率,前提是不影响医生生活品质的情况下,真正大家达到认可标准的优质专业医疗队伍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如果说医生的精力和资源固化的,每天24小时,他要吃饭、睡觉、陪孩子、休闲,如果简单争夺医生的生活模式我不太看好,因为就那些资源,就那些医生,所以我们创新平台如果不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让他在同样的时间内给更多的患者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商业模式的困难会大一点。
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思维,从我们看到对稀缺资源的关注来讲,大家有的时候不由自主陷入对医生资源的高度依赖,我觉得有点危险,我有一个不一定正确的小看法。回到刚刚的远程医疗我还是比较看好,因为远程医疗是其中一项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非常重要的技术,当然他在模式回到闭环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但是一旦走成之后,远程医疗可以大大提升医生的效率,或者让优质的给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甚至可以体用医生碎片的时间,或者其他工作的场景,而不是在大医院当中忙碌地运转。
第二方面,预防端口的抵抗效果,我们谈到慢病管理,你如果未来不能在慢病走向重症化的过程当中把它拖住,阻止、预防和延缓疾病的趋势,如果你抵抗效果不错,我认为这样的商业结果还是有价值,但是患者本身不能丧失他应有的生活乐趣,我们看健康行业很难有明显的商业模式突破,比如说你是高血压、糖尿病,通常给你管理措施是一大堆的条条框框,还有许许多多的要害和事项这样对人固有生活的干预本质上是违背人性的,是否有更好的手段,我每天服用固定的产品、药品或者保健品,能够显著地延缓或者改善我的指标,不影响我正常的生活结构,如果你把他的结构全部打乱起到疗效这样的模式也很难成功。
第三个,治疗路径的样板效应,我自己在研究我们目前在医疗生态当中普遍存在的过度医疗,以及医疗内容和程序复杂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自己观点,对于许多的常见病,刚刚朱主任谈到的分级诊疗也是这个逻辑,常见病的治疗,常见问题的临床路径的标准化,应该是下一轮有效地把疾病的一些种类和轻重能够做出有效区分,而且对整个医疗生态有帮助的,如果医疗的个性化和常见病的治疗都不能达到一定路径的统一。这是我对未了商业模式的观点,提升效率,慢病的预防以及一些基础疾病的标准化治疗。
关注的方向,第一个远程医疗,第二个精准健管,第三个传教育新的问题,如果你能把基数分母扩大,你现在的知识传承体系,如果能够提升专业合格人才比例的数量,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盘子又做大了,所以远程医疗我认为核心是技术驱动,精准健管是数据的重要性,传教育新是人才的提升,我觉得对这方面的应用,不光是商业给予支持,我觉得政府和公共部门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我曾经关注过中医的平台,他就注重合格中医的培养,这样社会化体系,我认为对未来移动医疗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点小的提示,我是这么理解的,第一个,别总想着颠覆,第三个别忽略线下,第三个别忘了情怀。颠覆的事情就不说了,天上云端的事儿不可能把完整的医疗闭环全部完成。第二个别忽略线下重要性,有许多医疗行为和医疗的流程还必须在线下完成,无法通过问诊或者是咨询,线下任何是非常重要的载体,重要的检查、检验,无论是影像还是诊断的服务,在目前的技术环境当中仍然要在线下完成。
最后还有情怀,大家认为医疗健康行业非常高大上,任何一个商业模式,他跟价值观层面,道德层面,需要大家衡量你的分值都是很高的,也就是说任何移动医疗模式的成功,大家都免不了在道德层面和价格观层面重新给你打分,商业的分数和情怀的分数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是对从业者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我再讲讲中医药的发展,我自己学了一点中医,现在中药的问题蛮严重的。这个是我对我们国祖国医学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这么多年来,大家非常复杂的心情去看待他的发展,又爱又恨,确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没有把这个产业真正地做起来。
未来应该往哪里走我总结了这么四点,第一个,专科专病标准化,如果不在中医药去神秘化当中做一些文章的话,永远把医疗的效果和医疗的质量和医疗的影响力归结于无法总结归纳的商业模式,未来绝对为影响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在专科专病的疾病一定标准化,比如说中医在女性健康方面,比如说中医在疑难杂症方面的治疗,现在完全具备专病治疗的条件。
第二个药材饮片高端化,所以未来药材跟大众商品一样,作为稀缺资源,他的高端化是必然的趋势。
第三个,教育传统的问题,没有数字化,没有体系化的教育理念,合格的中医师越来越少,这个传承是非常令人忧心的问题。
第四个,服务体系移动化,终于在未来移动服务方面,中医的传统疗法,完全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进入到未来的健康产业当中。
这个是我们探索,第一个,创新和构建以体质辨识和专业检测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体检体系,第二个,汇集和研发以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为目标的药品制剂和保健食品;第三个,探索和实践以多点执业和移动医疗为载体的中医诊疗服务供应链 。
最后是美年大健康的介绍,中国最具健康门户。覆盖全国46核心大城市,140家专业体检中心,年服务近700万人次,年增长50%,逾万名员工,5000名专业医生,数十万优质企业客户,最强大产业生态圈 --- 创新产品与服务的最佳成长平台,海量专业数据,移动医疗入口。
这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