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外移动医疗产品APP玩“互联网+乳腺癌”
2015-03-25 14:58: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乳腺癌已成全球通缉的“世界头号女性杀手”,每年因它死亡的人数约有7.9万,占全部女性因恶性肿瘤致死的21%。
根据《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新确诊乳腺癌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12.2%和9.6%,新发病率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国家早10-15年。跃居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专家提示,乳腺癌及早分型治疗非常重要。
互联网+
结合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模式,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乳腺类App,由于涉及领域App不多,将综合国内外共同统计。它们的功能及特点分布主要在以下4大方面:患者自我管理、在线咨询、患者社区、医学信息。
根据以上分类,动脉网研究院做了细分项梳理,乳腺类App细分功能主要分布在14个类别。其中TOP3的有乳腺癌知识、早期检查、患者社区,接着比例持平的是医学信息里的诊疗指南、资讯以及在线咨询、风险评估等。与前期动脉网研究院统计的其他单病领域类App相比,功能分布点几乎相同,这也说明了现阶段医疗类App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要求。
由于目前市场上医疗类App一般都涉及远程问诊、图文/电话/视频咨询等综合功能的开发,也导致了乳腺癌小众领域的冷门。在各大市场专一乳腺癌App的浏览中,发现下载量几乎都集中在几百,甚至有几十。原因动脉网认为有四点:1.基本功能多重复,个性化较少,内容略显平铺直叙;2.App互动性较低;3.用户群痛点未抓住,因为在中国,40岁—60岁乳腺癌患者占66%,她们对移动端产品的认识还不高;4.这部分用户群体的需求点满足度不够。
综合以上,由于乳腺类类App是针对的一群满载压力的用户群,动脉网建议可以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一些解放心理类元素。比如对用户进行鼓励,设置乳腺检测/治疗计划;比如有趣又专业的视频集汇,制作一些动画小视频模拟注意事项等场景。当然所有设计万变不离其宗,从用户出发,并让用户有参与感,或许就能形成良性发展。
以下介绍几款国外流行的移动医疗产品,看看他们如何玩“互联网+乳腺癌”。
1、Share the Journey
是医疗研究平台ResearchKit上的一款针对乳腺癌的App,由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UCLA公共卫生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Sage Bionetworks合作开发,女性用户通过App需要先回答关于自身属性的问题(如人种民族、婚姻状况、教育情况、工作状态等)。然后需要每天在Journey上回答关于当日健康情况的日常数据,主要包括fatigue/疲劳度、cognitive difficulties/认知困难、sleep disturbance/睡眠障碍、mood change/情绪改变、reduction in exercise performance/运动量的减少5个方面。
此类App告诉我们,虽然患者端使用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烈,但在医学研究领域却在借用这类App,推进乳腺癌治疗的研究。
2、 iTbra
一款可监测乳腺癌的内衣,由初创企业Cyrcadia Health 开发。根据乳房当中肿瘤组织温度高于正常组织的原理,iTbra内部搭载了数个温度探测器,并且配合一个应用和算法来检测佩戴者的乳腺健康程度。它可以帮助女性检测乳房是否存在癌变,这款iTbra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可以与医生或用户的移动装置进行通讯,使得癌症检测更快更舒服。
iTbra的最终版本将通过监控组织血流量和温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癌变组织,iTbra的内部网格将均匀分布有温度传感器。目前还处于原型设计阶段,测试之后还要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管局批准后才能上市。
据了解,如今医院常用的乳房X光检查准确率仅为70%,而且有43.1%呈现为假阳性。而这款高科技胸罩的准确率高达92.1%,其中假阳性的概率也明显降低。
3、Beyond The Shock
由National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开发的一个疾病互助社区,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人们使用真人头像和姓名在问答社区里交流。由三个板块Learn、Ask、Hear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乳腺癌的疾病原理和预防知识,可以提问,查看案例等。
4、Inkspiration
由Crispin Porter + Bogusky打造的一款专为乳腺癌幸存者服务的纹身设计App,帮助她们覆盖掉身上突兀的疤痕。这款APP的特点在于,开发者在软件中呈现了可视化模拟胸部模型,以及丰富的纹身图案,可供人们挑选。
个性化+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发现:乳腺癌和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大多数(90-95%)都是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其中大约27%由基因引起,73%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刺激导致。
根据2012年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和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共达到了40个。大家熟知的有BRCA1和BRCA2这两个主要的易感基因,已有研究证明,大约80%以上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将发展成乳癌患者。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癌症新闻报道,还有FGFR2、TNRC9、MAP3K1和LSP1 4个乳腺癌的易感基因。研究表示任一个发生变异,患乳腺癌的几率将升高20%,如果两种基因均发生变异,几率将高出40%甚至60%。
所以病前检测很重要,就目前的预检一般包括X线检查、超声显像检查、热图像检查、近红外线扫描、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但容易导致假阳性等结果。那该如何做到个性化医疗,为特定患者提供产生最大疗效的治疗方案?动脉网分别从病前预测和病后治疗罗列了几个案例。
一是目标基因筛选,对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乳腺癌组织,对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的技术。被检测者只需要抽取5毫升外周血,就可对乳腺癌易感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之后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基因突变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几率。
二是个体化靶向性治疗,即是针对已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从而攻击特定的乳腺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与标准疗法相比,疗效更高,而且副作用往往比标准的化疗药物要小得多。
个性化癌症治疗
比较众所周知的是罗氏制药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研究显示该药仅对20%的乳腺癌患者有效,而且效果显著。为此,罗氏诊断研发出全自动化HER2 SISH检测,它可以测定生长因子HER2在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中是否存在过度表达,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可能获益于赫赛汀的治疗。
再一个是去年新发现的一种新型的乳腺癌靶向疗法,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机体酶类PRMT2低水平的个体在癌症不扩散的前提下或许更易于存活,这种个体持有的特殊遗传标签就是名为ROR 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作为一种很好的药物靶点,帮助医生们更好地预测某些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果,并且为其后期的疗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根据美国肿瘤监控专家组发布的报告表示,乳腺癌在治疗上是最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获得进展的肿瘤疾病之一。
所以,在此领域奋斗的梦想家们,用“互联网+”、“个性化+”渗透进乳腺癌这个全球女性单病领域吧,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