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手表看目前移动医疗发展程度
2015-03-29 18:48:5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苹果近期在美国举行的春季新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健康应用主管Jeff William介绍了专为医学研究打造的软件基础架构Health Kit应用。传统医学研究在数据采集和与病患交流方面都是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苹果基于HealthKit开发了ResearchKit。专为医学研究打造的软件基础架构。这款应用可以随时搜集帕金森患者的身体数据,对帕金森研究多有注意。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中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看来首都人民的医学科技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首批基于ResearchKit设计的app大概有900多款,主要被用于针对帕金森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各项研究,目前已经在App Store推出。
而在国内,随着处方药网售禁令解除,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九州通、康恩贝、百洋医药等传统医疗翘楚不仅全面渗透广大消费者的手机,也一直在与当下炒得火热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融合。在药品销售端、硬件制造端与医疗服务端三大领域,医疗的互联网化正全面开花。不论是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还是九州通、康恩贝、百洋医药等传统医疗翘楚,如今都有了同一个兴趣交集——移动医疗。
多年等待,医药解禁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在线医疗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达83.8亿元,移动医疗为30.1亿元,但未来几年,随着PC端往移动端迁移的趋势不可逆转,移动医疗增幅将更加明显。而由于医疗、药品的特殊性,要聊移动医疗,国家政策就成了不可不提的关键。
2014年,国家大力推进医改,除了对医药体制整体改革,卫计委、国务院和地方也从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远程医疗、医保控费、医药分家和网售处方药等多个改革切入口制定政策、措施,这让移动医疗如沐春风。
医师多点执业正将医生变成“自由人”,为移动医疗的开展带来了活水,并能解决一些“医患撮合平台”的医疗责任归属等系统性问题,更能从技术层面反向推动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也能推动远程医疗的前行。
国家既然决心启动“大医改”,就是为了打破公立医院垄断,用自由执业倒逼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并促进保险公司等GPO(集团购买组织)介入。
现行的医保制度只为疾病治疗埋单,健康管理得不到付费,从而制约了移动医疗的发展。移动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管理,通过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干预数据,重在预防、预测,从而节约医疗费用。处方药网售的落地给医药电商以及整个移动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细分行业第一梯队
其实,在政策尚未如此明朗之时,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对移动医疗踏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尽管在当时看来前路荆棘密布,但他们从医疗服务、搜索、入口等方面进行突破,先行一步,已成气候。
重量级选手加盟
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将迎来爆发机遇,除了看相关市场、政策等面相外,还要考虑“重量级”选手是否开始参与其中,比如BAT、360和小米。他们延续在金融、电商、打车、教育、银行、O2O等处的“犬牙交错”,如今战火已经全面蔓延至移动医疗。
支付宝未来医院
阿里正在打造一个移动就医平台,希望将繁琐的就医程序变得简单。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及医患互动等。
“未来医院”已在25个省市落地,覆盖37家医院,在“未来医院”二期规划中,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电子处方药就近配送,慢性病患者不出家门就能取药;“未来医院”三期,将在前两期基础上,建立医疗大数据健康服务平台,和医疗设备厂商、医疗机构、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合作,进行大数据分析整合,对用户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
阿里健康目前也在石家庄和杭州落地,它从C端入手,让用户在平台比价购药。而药品监管码和天猫医药馆,将与支付宝未来医院和阿里健康形成一个大闭环,并借此构建大数据分析的“水龙头”:数据驱动运营是大型药企营销的基础,与保险公司合作也是一个关键的桥梁。
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
患者只需要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索相关“医院名称”添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捆绑就诊卡,即可用手机完成就诊流程。从腾讯两个月内大笔投资丁香园和挂号网可以发现,他们将以微信的高覆盖率为载体“反向切入”,同时配合资本运作,在移动医疗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卡位。
微信团队携手广州市卫生局启动了“广州健康通”,市民可以通过该微信公众号享受广州市6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微信支付等全流程服务。
平安健康管家
包括问疾病、看名医、逛社区、收资讯以及测健康五个模块,并且主打名医问诊及家庭医生概念,以私人健康顾问,和名医即时在线咨询为特色,实行一对一的私人医生服务。结合自己原有医疗机构和保险客户资源的优势,进行战略布局,实行诊断、治疗、咨询、赔付的一体化。
百度、京东和小米
相比阿里、腾讯的积极深入,百度采用防守策略,除了投资好大夫,并为其导流外,还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布局两个维度。第一,是打造数据平台概念,吸引更多第三方软硬件公司将数据传上来,构建一个开放导流的“连接型”生态,同时可以进行反哺,例如借其政府关系,建立了北京移动健康硬件云计划;第二,将资源投给内部的“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进行技术储备。
京东则借助电商和众筹基因,打造智能硬件,包括移动医疗硬件的首发平台,再将数据导给春雨或其他第三方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京东还在布局医药电商,政策开闸后将以自营的方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小米则继续祭起其“互联网直销”和“性价比”的大杀器,沿着硬件方向布局,投资了不少移动医疗硬件企业,包括第一批进入的健康智能设备厂商iHealth,并利用其强大渠道和议价能力,或收购或摧毁或模仿,期望以硬件产业链为入口,顺向进入移动医疗领域。
传统医药企业的应对
在互联网企业大肆入侵的同时,传统医药企业自然不会放过盼望多年的东风,最快的布局就是医药电商。发轫于1985年的老牌企业九州通,除了已死的“U医U药”和目前运营的“好药师”外,另一O2O专业买药导购平台“去买药”App,也在2014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未来似乎还准备建立类似互联网医院的平台,理论上基本可以完整医疗服务和药物配送的闭环。
健一网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医药网售外,还开发了“健一医生”,打通从问诊到售药的产业链。
2014年8月,作为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少数能和国外产品形成有力竞争的乐普医疗,专门成立公司,从事心血管和糖尿病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提供销售和服务,并为其心脏植入器械的患者提供后端管理,和医患全生命周期接触构建平台。它还收购了两个药品辅助营销渠道,以及一家二级医院,希望可以为他们心内科器械的普及形成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