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上线”试水移动医疗
2015-04-11 00:20: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移动医疗的出现,医生们纷纷“上线”试水。 图/Gettyimages
移动医疗领域,从专业问诊平台、面向医生服务平台到BAT大佬,可谓风生水起,毕竟谁都想从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作为诊疗服务的核心参与者,医生似乎也坐不住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医疗服务中的医生角色扮演者,而是行动起来,做医生团队、做APP。这个市场似乎从没这么热闹过。
于晓鹏
把轻问诊从线上“拽”回线下
一名胆道外科的医生,开发了一款APP,覆盖了辽宁省内所有三甲医院医生。他把势头正旺的线上咨询“拽”回线下。
于晓鹏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医生,对于颇为流行的线上问诊,他有自己的看法,“线上也有线上的不足,可能来来回回问了好几次,医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仍然不了解。”
这也让于晓鹏看到了机会,他和他的团队开始致力于将这种轻问诊重新“拽”回线下,基于他和团队创建的这款名为“季路医生”的APP:医生可以将自己空闲的时间进行发布,患者可以进行预约,形成医患线下对接。于晓鹏称,目前APP已覆盖辽宁省内所有三甲医院的2000多名医生。
为了体现价值,医生通过问诊服务进行收费,“在这个平台上,医生不开具药物、检查项目,仍然是以轻问诊为主的咨询服务。”一些患者也希望能够多找几位医生咨询,“很多时候是患者带着已有的检查资料,找医生问诊。”目前,主治医师问诊费用为50元/次,副主任医师为100元/次,主任医师及特需专家为200元/次或更多。
于晓鹏也认为,与现有的线上问诊平台相比,季路医生平台颇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在他看来,能通过网络进行咨询的患者往往都是慢性病居多,与线上问诊适宜的疾病种类相似,线下的服务反而实现了医患的面对面。
于晓鹏的团队约20人,目前已投入30多万,APP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期间所有服务均免费。经过2个月的测试期后,预计5月初正式上线。等时机成熟,他的平台也将同时提供线上免费咨询服务。
张强
诊所融入互联网和科技元素
医生出身的张强绝对是这个圈里的名人,从当年的明星医生到走出体制后的自由执业和他致力于打造的医生团队、医生集团,甚至未来诊所,张强似乎一直都走在医生队伍的前端。
张强出生于医学世家,2012年底,他宣布离开体制创业,成为一名自由执业医生,并开始打造张强医疗团队品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愿意为大家先探个路。”也有人将他的辞职理解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的事件。”
2013年初,他组建了自己的血管团队,2014年7月1日成立“医生集团”,在他看来,医生集团就如同经纪公司,医生跟集团签约,集团跟医院签约。个人与集团各自分工,医生专注于技术及病人,医生集团负责行政、财务管理等。
就在移动医疗势头正猛的时候,张强也有所行动。根据报道,张强的医生集团已经启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元素的诊所计划,诊所模式即将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率先启动申请,有望在1年之内陆续向社会公开亮相。
他这次要做的,是一个完全融入互联网和科技元素的诊所,科技概念会在医疗器械设备和移动可穿戴设备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张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患者在诊所就医,从预约,到问诊和检查,全部融入科技元素,连患者候诊时候所处的位置,医生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正如张强在“2014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移动医疗跨界融合与医生多点执业”上所说,“一旦医生把自己的行医品牌跟个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互联网提供给医生所有的功能,医生都是需要的。”
赵明威
建眼科医生移动交流平台
与其他医生相比,赵明威是最没有“野心”的一个,“我就是想做个资讯平台,属于医生的自娱自乐,真没有太多其他想法。”
他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惟视眼科微信公众号让他进入我们的视野。赵明威介绍,其实最开始是想做一个资讯平台,“还真没有更多想法,初衷就是要求我带的研究生在读完文献后能够写成一些小文章,在平台上进行分享。”
惟视眼科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积累了13000左右的订阅量。在赵明威看来,这更像是医生的“自娱自乐”,主要向业界医生提供更多的行业资讯,方便大家交流。即便其中涉及患者,也是为了让医生在诊疗行为中有一个能够与患者交流的渠道。
微信公众号的同名APP刚于4月1日上线,是一款为眼科医生设计的移动专业平台,为眼科医生提供国际最新权威资讯,与眼科专家在线交流等。同时也能为眼科医生提供专业眼科病案记录管理,临床诊疗工具提供等。目前APP主要在医生内部使用。下一步,他考虑基于微信公众号、APP平台开展患者教育。但即便如此,赵明威依然不愿把这些称之为移动医疗,他再三表示,这只是“医生的自娱自乐。”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